同步课堂官网

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上)

2022-10-17 5283

当前我国推动的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引导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课堂教学方向发展,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三者的内在一致性,以目标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也提出:要强化“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课堂教学中“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课堂教学中“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课程与教学提供反馈与建议,促进课程与教学不断改革。

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呢?本篇文章将为各位介绍相关课堂教学思考与转变。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需要聚焦“学生高质量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是要把目标转化为评价的教学,可采用逆向设计“评价先于教学活动”,要基于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搭建三大学习支架,即“问题(任务)、活动(学习过程)、评价”的设计,回答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单靠某种课堂或某种策略是不可能达到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推进整体落实需兼顾单元规划与课时设计。单元课堂教学规划强调整体性,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元,也是单个“课时计划”的指引;课堂教学设计则强调具体化,指导着每节课的教学实践应用,以此强化课堂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的一致性。

1.png

开展课堂教学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时,需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强化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2.jpg

“教学目标”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而设定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设定进阶式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是单纯的提供经验,而是借此来促进学生展开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经验的再构建。在围绕学生培养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时,可结合大单元、大概念进行整体思考,并设置进阶式目标——低阶学习目标(短期的学习结果)和高阶学习目标(长期的素养目标),以此构成学生思维进阶的完整学习目标,能够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学习”。


课堂教学目标要可测可评

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课堂教学目标需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课堂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要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目标需可观可测,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检测前一阶段的教学情况,更重要的用于指导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也为调整目标提供了依据,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由目标到评价再到目标。依据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用于矫正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使之更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33.jpg

“学习活动”要凸显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组织有意义的任务活动

任务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与意义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创设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围绕任务探究尽可能做出广泛的解读,在形成学生知识共享的同时促进共同的思考。

任务的设定不再过多逗留于信息的摄取,重在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解决复杂的情境中进行主动有意义的学习,形成高阶思维和人性能力;还要把握适合学情的“任务难易度”,并做好过程性学习记录,学习任务导向新的内容的学习;同时,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师生间要实现有效的交互,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教师要给出及时的交流与反馈。


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

学生学习行为牵涉两个过程,即从头脑中引出知识的过程和从外界汲取知识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必须从引出知识的过程开始。而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新构建的学习任务之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搭起适切的“脚手架”,使得学生能够通畅地在解决问题与交互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时需要准确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要激发学生将既有知识进行可视化,并明确每一位学生预备知识的准确与否的信息,才能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合适的支架与共同理解和交流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激发生生间协同互惠

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会安排一些与学生的对话环节,但往往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点评”的互动,只兼顾到少数学生参与的互动体验,学生的信息留存率仅有5%,因此需要创设学生互动探究、教授他人和实践应用的机会。

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中,可以把“同伴协作”作为最基本的学习策略,通过“给同伴讲一讲”、“在小组内做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组间补充与评价”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置身于观点表达与探究实践中去。

44.jpg

“评价任务”要可记录且有据可依

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学会为标志的,要回答学生是否学会必须采用评价的手段来检验。如果学而不评,那只能是个体的自由学习,而不是目标导向的学校教育;如果学与评不一致,那可能会导致教师无所适从,学生可能会丧失兴趣,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评价学习的方式一般有课堂上的口语类评价( 如口头回答、口头汇报等) 、纸笔类评价( 如随堂练习、书面作业、小测验等) 、操作表演类评价( 如做实验、小制作、角色扮演等) 等形成性评价,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

学习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而不是诊断学生学习结果。在进行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及成果展示评价过程中,可在课堂教学中嵌入评价量表或评分标准,既为学生在探究交流遇到的困难处搭建“问题解决”或“活动规则”的支架,也能够为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参考。对于结果性评价,可结合纸质性测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检测,并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对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学生个体等开展评价,以此对学生实施精准教学。

而在信息化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应用中,借助智慧课堂系统的应用也能够为多样化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学情检测、数据反馈、过程性表现记录与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也是当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的思考与转变,下篇文章将为各位介绍“教-学-评”一体化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请您持续关注~